【核心提示】 9月18日晚,云顶娱乐 孙苗教授应邀做客MH邂逅园艺沙龙,为在场师生带来以“游学成长,一直在路上”为主题的报告。
“From Little Plant To Big Tree”开讲啦 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孙苗教授以2006年至2022年间的回忆录为切入点,幽默诙谐地讲述了其从本科读书到成为导师的整个学术生涯历程。从“只会按电脑关机键来关闭电脑文件夹页面”的电脑小白到生物信息学领域专家,从“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称自己名字为‘松苗’”的山沟少年到游学多个国家的学者,孙教授通过勤工助学和奖学金为自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,还清了助学贷款,更成为了其研究领域中的青年科学家。这种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、永不低头的精神,也支撑着孙苗教授踏上了他的科研追梦之路。在研究生毕业时,孙教授创建出了属于他人生的第一棵“树”——性状分类树,从此也奠基了孙苗教授的研究方向和人生轨迹。
孙苗教授国内求学历程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孙苗教授国内求学奔波历程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孙苗教授讲述求学中的不易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孙苗教授讲述海外留学所遇知音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从西藏到海南,从弗罗里达到丹麦,孙苗教授的游学之路遍布中外,他以“视野”和“合作”为关键词总结了这段游学经历。孙教授谈到,游学过程中会认识所学领域或者其他各个领域的众多学者,每多认识一个学术伙伴就多了一笔求学路上的财富,为他积累了开放的态度,广阔的视野,既推动了学术科研进展,也使他在新的方向上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关于孙苗教授留的小胡子,他自己也有一番说法。孙教授分享到,在游学过程中,不少学者都有长胡子,这是因为生物学家达尔文也留有长长的胡须,所以小胡子成为了大家致敬学术情怀的体现。
孙苗教授讲述留学趣事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同学们认真聆听孙苗教授的求学经历分享(通讯员 易善萍 摄)
在互动环节中,同学们提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。其中,有同学提到:“在学术研究过程中,是否有必要零基础学习生物信息学,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的操作。”孙教授的回答是:“需求驱动,学会合作。生物信息带来的是高效的工作,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节奏来,需要什么就去学习什么。也正是因为不可能有人什么都精通,所以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。”还有同学问及如何平衡年龄增长带来的压力与学术之间的关系,孙苗教授表示:“科研时长是不可预计的。但要相信,有所累积就会有所回报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,能够带来更多动力。硕士和博士的学习本身是思维素质的培训,这种培训对于后续人生的每个节点都会有所裨益。”
文字| 凌晨
图片| 易善萍
审核| 孟悦